3)第112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法国驻天津的领事,他受日本、意大利与“奥匈帝国”三国驻津海军司令官的委托,于五月二十日(6月16日)对中国的大沽守军递哀的美敦书,限守军于次日午前二时交出炮台。

  大沽的守将罗荣光决定抵抗。他在次日午前零点四十五分下令开炮,战到午前六点三十分,丢掉所有的炮台,但也使得日本、俄国、法国的兵,及国籍混杂的天津:“义勇队”,死了六十四名、伤了八十九名。

  严格说来,就时间的先后而论,这是衅自彼开。

  当然,列强也可以指出日本公使馆书记杉山彬,是在五月十五日(6月11日)便已于北京水定门外被董福祥的甘军兵士杀死。这是不成为理由的。第一,杉山彬之被杀只是中、日之间的小事件与日本以外的列强无关。第二,列强海军决定攻夺大沽炮台之时,并不知道杉山彬被杀(当时京、津之间的消息已断)。

  《细说清朝》一三三、八国联军

  列强习惯于“嚣张”,在义和团事变期间犯了很多错误。他们于拳众尚未入京之时,向慈禧表示,根据条约上的权利,准备派兵到东交民巷来保护使馆。慈禧在五月初四日答应他们:每一个使馆可以派来“三十名”洋兵保护。当天晚上,英、俄、法、美、意、日六国的洋兵便从天津来到北京,其中除了日本一国以外,其他五国均派了超过三十名的洋兵。这是激怒慈禧的第一件事。(日本二十四名,英国七十九名,俄国七十九名,法国七十五名,美国五十三名,意大利三十九名。其后,在五月初七日,续到了德国洋兵五十一名,奥匈帝国三十二名,加上先后与洋兵同来的十九名各国军官,总数是四百五十一名。)

  在这四百五十一名官与兵之中,有四十三名被分派到“西什库”,保护“北堂”(利玛窦所建的天主堂)。剩下的四百零八名,成为防守使馆的全部兵力。在军器方面,除了四枝机关枪以外,全是步枪。(英、美、奥、意四国使馆各有机关枪一枝。)俄国使馆虽有若干炮弹,炮却留在天津,不曾带来。

  五月十三(6月9日),英国使馆的“翻译生”在北京彰仪门外的西人跑马场与义和团团员发生冲突,开枪打死了一个团员。

  当天晚上八点半钟,英国公使窦纳乐发了一个电报给驻在天津的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上将,说:“情势极端严重,请立刻派兵增援,迟恐无及。”

  西摩尔接到电报以后,在次日上午九点半钟便带了军队由天津北上。清朝天津当局于西摩尔的坚持之下,准他与他的军队搭乘火车。

  第二天早晨,他到达杨村,已有其他几个列强的军队陆续由天津赶来。于是,西摩尔的兵力,有了二千零六十六人之多。

  这二千零六十六人,便是国外历史书上的所谓“救援纵队”。各国的官兵人数如下:

  英--915

  德…540

  俄…312

  法…l58

  美…ll2

  日一54

  意…40

  奥…25

  这是列强激怒慈禧的第二件事。

  慈禧在这一天(五月十四日),索性委派仇洋的端郡王载漪为“管理各国事务总理衙门”的大臣。

  次日,五月十五日,拳众进入北京。又次日,五月十六日,西摩尔的洋兵才到达廊房(由于杨村以北的铁路被拳众毁坏,因此而西摩尔的军队决定边走边修军行缓慢)。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所谓“救援纵队”,并非于东交民巷业已被围攻以后才由天津出发。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