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十二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八节_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修边幅,成何体统……”两人互相看看,不约而同地开怀大笑。

  “不知道是不是人老了的缘故,我现在常常想起往事。”李弘笑道,

  “当年在卢龙塞,我第一次看到你父亲,他举着大汉的战旗,面对铺天盖地的鲜卑人,一往无前。如果老大人还活着,他今天会对我说什么?”

  “你已经尽力了。”刘和感叹道,

  “人都有死的时候,如果弥留之前回首往事,觉得自己这一生了无遗憾,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老大人弥留之前,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没有看到大汉的中兴。”刘和说道,

  “不过家父最后还是瞑目而去,因为大汉还有你,他相信你,相信你能力挽狂澜。”

  “我已经不行了……”李弘指了指自己的胸口,

  “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也许我和老大人一样,也看不到大汉的中兴了。”刘和若有所思地望着他,望着他眼里的哀伤,心弦微颤,眼睛不由得有些湿润。

  “你要亲自带兵去中原吗?”李弘摇摇头,

  “大汉有陛下,有赵云、吕布,还有阎柔、庞德、燕无畏、卫峻这些大将,足够了,足够了……”刘和狂喜,他难以置信地望着李弘,激动地浑身颤抖,哽咽说道:“大将军决定了?”

  “决定了。”李弘说道,

  “我把北疆武力交给陛下。”刘和悲喜交集,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如雨下。

  大汉终于走上了中兴之路。李弘在二十多年的岁月里支撑了大汉,但也威胁着汉祚,然而他最终还是抛弃了个人**,没有重蹈董卓的覆辙,把大汉坚定地推向了崛起之路。

  “子民啊,你需要我为你做什么?”刘和极力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嘶哑着声音说道,

  “等朝廷稳定了,我也要离开朝堂了,这是我最后能为你做的事了。”李弘笑笑,

  “你是朝中最老的宗室大臣了,这件事也只有你出面才能斡旋成功。”

  “到了行台,你告诉陛下,赦免所有人的死罪,所有人,然后他就可以下旨征调北疆铁骑南下了。”

  “陛下必须到十六岁才能真正主政,在这之前,国事由辅弼大臣共理。丞相李玮、大司马徐荣、太尉张燕和骠骑大将军赵云是大汉四大辅弼大臣。在天子主政之前,四位辅弼大臣不可更改。”

  “大将军呢?”刘和吃惊地问道,

  “你不再出任辅弼大臣?”李弘摇摇头,

  “此次危机,丞相大人和朝中大臣都有责任,因此朝廷的吏治要整肃,该流放的流放,该禁锢的禁锢,该留用的还是要留用。公卿位置空缺,就让军中统帅和州郡刺史回朝任职,玉石、颜良、阎柔、华雄、皇甫郦、张白骑等人都可以回朝。州郡位置空缺,就让军中的将军、中郎将、校尉去担任。军中这些威望高的将领入朝了,有利于陛下在军中提拔新人,建立自己的威信。”刘和迟疑良久,试探着问道:“李玮继续出任丞相一职是否合适?”

  “要么李玮出任丞相,要么我在朝辅弼,两者选择一个。”李弘很坚决地说道,

  “你可以做出选择。”刘和苦笑,

  “丞相大人恐怕会报复……”

  “我会警告他。”李弘说道,

  “他的人,该下去的也要下去了。他一个人在朝中势单力薄,掀不起大风大浪。”刘和长叹。

  李弘用了十几年时间,利用朝堂上风云变幻的形势,一步步把北疆人全部推进了朝堂,未来的大汉朝廷是北疆的武人和士人共理朝政,而北疆武人占据了决策权,这对大汉中兴大业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跳至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