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5章 大明的“爱迪生”_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果大为显著,东方的“爱迪生”,发明了“自动戏”、“自行驱暑扇”、“验冷热器”和“验燥湿器”(验冷热器,即温度计)等。

  对工艺技法有一定的基础研究后,黄履庄的眼界不再停留在学习上,他开始动手来进行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让黄履庄打开新世界的一把钥匙。

  他开始将寻来的物品一件件地拆开,再用重新排序,增多减少的方式打造出另一件物品。

  如同魔法一般,在他的手下一个个新鲜玩意儿纷纷出现。

  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黄履庄曾做一双轮车,长八尺,可坐一人,日行八千里,如今读来,这不就是现在满街都是的自行车吗?

  所以,新大明的自行车,黄履庄就参与了制造的全过程。

  在原来的历史上,他对机械制作也有了研究和涉猎,他做了一个能制作弹簧的机器,用来制作机器零件,大大地减少了制作的时间,工艺上也越来越精巧。

  他运用机械还做出过一个能看门的机器狗,只要有人敲门,机器狗就会发出叫声,如同真正的狗吠声一样,这是真事,度娘百科上都有。

  他的发明不仅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这么多近代才有可能出现的东西,很难想到这是出自于一个清朝年轻人之手。

  只能说他生不逢时,优秀的发明不得重用。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黄履庄的许多发明都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然而,在当时人的眼光里,他的发明就是一种无用的显摆。

  鞑清统治者更看重的是农业和愚民,这些发明不过是新奇的玩意儿罢了,经不起推敲,也上不得台面。

  有人说,如果他生在西方,他是否能有一番大作为呢?

  若是他的发明全部被接受,中国的科技是否可以遥遥领先于世界,远离后面一系列的悲剧呢?

  然而,这个世界没有如果,也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黄履庄的一生终究是苦难与穷困并存,一生并没有尝到过被理解与重用的滋味,一身才华蒙尘,仅有只言片语记录着他的传奇。

  每个发明家都是科学家,他们碌碌无为一生,用热爱去书写一个可能不会有结果的梦想,才能是他们的试金石,坚持是他们的必修课,爱迪生如此,黄履庄也如此。

  但黄履庄在这个时间线不一样了,他被朱克臧一眼看上,现在他的头衔是新大明第二位匠师、大明皇家火药厂的厂长。

  朱克臧见黄履庄等人都还完好,长长松了口气,问道:“刚才的巨响是怎么回事?”

  黄履庄紧张道:“回殿下,微臣烧制硫酸的炉火中有火星飞到存放棉花的库房,竟突然爆炸了”

  工匠只要到匠师级别,遇到皇帝,能自称臣子。

  朱克臧又问了棉花仓库的具体情况,分析道:“应是棉花粉尘爆炸,可有人受伤?”

  “回殿下,只炸坏了些器物,幸无人伤亡。”

  在十七世纪制造炸药果然危险重重,朱克臧叹了口气,“还好无事!”

  黄履庄便道:皇上,果然如您所言,棉花等物在空中扬起,遇火即爆!”

  “明白就好,既然我都来了,这些天便指点一下你们吧。否则没等炸药制出来,你们先送了小命。”

  朱克臧令人简单收拾了现场,让黄履庄他们先去休息,明天再一起来研究硝化棉。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