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7章 纯真理塘(感谢我的思念是一座围城_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路,就是平地走起来都得吭吭哧哧,何况是自然条件恶劣的雪域高原。

  大道是没有的,只有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听起来充满诗意,路况很差,又窄又小,又要跨越一座又一座的大雪山,又要一边修路,就一个字:难!

  不过这样的边修边进军的战略是对的,因为沿途是无人区,根本没有粮食。

  那么补给线一定要能承担运输压力。

  负责后勤和修路任务的是屈大均,其实他并不用自己动手去做什么,只要他身着大明的官袍在那里一站,就起到了极大的鼓励士气作用。

  可是,老屈偏偏不服老,他时常到修路的一线参与指挥,让工人们深受鼓舞。

  工人们心里都赞叹道:屈大人与我们同在!

  虽然工人的待遇和地位有所提高,但总归是儒家思想下的大明。

  大部分目不识丁的工人,对屈大均这样的官员,通常认为是“文曲星”下凡,是官老爷。

  所以,如果屈大均没事就下基层关心一下干活的军民们,就很鼓舞人心了。

  加上老屈下基层是真下啊,不是那种形势主义走过场,人家慰问基层修路工人是真带了东西去慰问了。

  不像有些官老爷,文章吹得震天响,实际上屁事没做。

  有老屈这么一位真抓实干的狠人,工人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向西部不断推进。

  其实感动是相互的,和工人们混久了的屈大均也被勤劳的大明工人所折服。

  他时常在向皇帝朱克臧的电报中,夸奖大明工人的力量。

  因而朱克臧也没有忘记大明工人的牺牲,让进藏工人们饥饿军人们的名字时常在《皇明日报》中出现。

  有一期《皇明日报》如此写道:这群可爱的人在边进军边修路、建设和养护川藏公路的过程中,发扬了“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努力克服了千难万险,打通进藏公路,不负陛下所言的“基建狂魔”称号,望诸君继续发扬“基建狂魔”精神,让大明的征途更加顺畅,国家更加富强!

  当然,千言万语不如一个银元,朱克臧亲自监督户部拨款,绝对不少川西一个“朱大头”。

  有钱,有精神鼓舞,可是进入雪域高原的路途依旧艰苦。

  他们需要走的路都是极地天路。

  首先最大的问题,就是各地的冻土。

  冻土,正如其名,是一种常年处于零摄氏度下的土质,它的土层中含有大量的冰,就好似一块被冻起来的土地一样。

  这种土质表面看起来和正常土质类似,但其中的冰含量,却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

  通俗来说,就是冻土具有流变性,即它含有的冰生成和融化时,都会对土质强度产生影响,这对建设在冻土上的建筑,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

  因而在这上面修路,难。

  还好有大明格物致知学院建筑系的学生在此地指导,他们一方面推荐修路前先铺多一些石块,一方面在勘测期间,也发现部分冻土层的结构相当脆弱,根本不适合建设道路。

  面对这一路段,格物致知学院的学生建议采用“搭桥”的方式来完道路路建设,也就是将桥桩打入冻土层深处,然后以此为基础建成一座陆上桥梁,保证道路绝不下陷。

  当然成本也就更高了。

  除了冻土之外,则是天寒地冻。

  有时粮食与煤料补给上不来,就只能啃着冻冷的干粮,就着雪水下肚。

  疾病、饥饿、寒冷、缺氧,无时无刻地威胁着大明军民的生命。

  为了鼓舞他们的士气,朱克臧专门给他们写了一首歌谣: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

  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

  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

  加更,感谢大佬我的思念是一座围城打赏10000起点币!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