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50章 时代的一粒灰(求订阅)_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隆恩!”

  随即,众进士们起身,在鸿胪寺官员作为导驾官走过内金水河上五座汉白玉金水桥,引入午门,又经皇极门(奉天门)。

  终于来到皇宫的皇极殿(奉天殿),也是普罗大众口中的金銮殿。

  皇极殿原本叫奉天殿,是大明嘉靖帝改名的。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十三日,惊雷引火,三殿尽焚。被火烧了得重建,建是建,可费时费力,嘉靖皇帝心里犯嘀咕,为什么这天火总是焚毁奉天殿呢?能想个什么办法避免呢?于是他找众臣商量。这时候有人就说话了,说这天火焚烧,问题就出在殿额的“奉天殿”这个匾上的三个字。

  嘉靖问:“怎么个意思?”

  大臣接着答道:“皇上您看呢,这奉天殿,奉在天上,把这天字给压住了,天不高兴啊,天大啊,你压着我,能行么?所以降下天火焚烧大殿!”

  你还别说,真有这说法。以前行文的时候,写到天字,都要抬格,要另起一行书写,将天写在头里。

  嘉靖一听,好像有点道理,那既然找到原因了,怎么解决呢?

  众臣就七嘴八舌开始出主意了。有人建议把“奉天殿”的匾额横过来,这样“天”在中间,也不压了,而且三人居中者为大,三字中间的“天”为大。

  有人不同意,说你虽然天在中间,可是“奉天殿”,你读的时候还是奉在前头,还是没突出天来。

  这边又有人说了,这个好解决。还是横着写,咱们把“天”字写大点,往上提一提,“奉”和“殿”字小一点,往下一点,这样不就突出天了么?

  结果嘉靖皇帝以“不雅”给否决了这个提议。

  照我们现在看来,确实不雅,一个匾额上三个字,有大有小,有高有底,确实不太雅观。

  到后来又有人提议,既然问题出在字上,咱们改名字不就完了么?大家一想,这个主意好!

  于是这一帮鸿儒们开始找新名字,这代表皇家威仪的大殿,殿名可得有讲究。后来想到在《尚书洪范篇》里的一句话:“皇极,皇建其有极”,还有一句“惟皇作极”。

  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天子的训导可以永远作为百姓的行为准则。”

  那就改“皇极殿”吧,这样匾额也可以竖着写了,而且皇字大啊,还写在头里,这样好。于是“奉天殿”在嘉靖朝重建之后就更名为“皇极殿”了。

  新大明沿袭了这一叫法。

  皇极殿殿顶的垂脊兽,十样俱全的,中极殿及建极殿只有九样。

  作为最高级别的宫殿,当然少不了各种各种的龙形雕塑。

  三层汉白玉须弥座上,殿前丹陛每层都有螭首探出,若下雨之时,可见千龙吐水的一幕。

  还有身上带着各种亮眼配饰的近卫军仪仗队,给皇极殿增添了几分肃穆之感。

  而皇极殿外,那可容数万人的广场极度空旷,给人一种心悸的感觉。

  潘伯亨等人稳步迈入皇极门,他们看到,广场上文武百官分作两列,沿着御道齐进,诣近丹陛时,同时转班,文官位东面西而立,武官位西面东而立。

  新科进士们环抱着敬畏之心,观察着新大明帝国的文武百官。

  只见满殿站立的大臣,都是朱紫大员。

  文官大员绯袍,补子上是锦鸡,孔雀,武官大员亦是绯袍,补子上则是狮子老虎。

  新科进士们,站立位于文官之后,看着雄伟的皇极殿,都是大气不敢出一口,没人敢说话。

  他们不敢肆意张望,而殿上的朱克臧却是仔细地观察他们!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