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53章 身份证与商业(求订阅!)_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克臧继续看着,背后赫然还写着:

  大明帝国有义务保护持证人人身及财产之安全,为持证人提供公平公正之生产生活环境。

  凡持证人自觉有遭不公待遇,皆可往各级官府申诉,各级官府皆需为申诉者提供合理之诠释,否则以渎职论处。

  凡持证人于大明境外遭遇困难,造成人身及财产损失者,若是他国所为,大明帝国将会动用一切之措施,为其讨还公道。

  上述所谓之措施,包括使用武力。

  大明皇帝陛下钦此。

  这行小字念起来就很振奋人心。

  这也是为了更好地促成大明上下国家概念的形成,更加广泛地激发起大明所有人的爱国情怀,朱克臧就想到了这一招。

  以后谁敢欺负大明人,大明军队可就师出有名了!

  有一说一,无论是前明还是新大明,对外战争基本没软过。

  就连前明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面对荷兰和英国这两个殖民主义者时也是毫不客气,吊打这两个侵略者。

  这种身份证将会先行颁发给常年往来于大明各地的商人、生员等人使用,之后再逐渐向民间扩散,直至符合条件的所有人都能领取到。

  大明帝国第一代身份证除了激发所有人的国家概念和情怀外,其实,还有一件更主要的功能。

  你想到百里以外的地方去办事吗?可以,先去衙门说明理由。

  对了,你得保证贴身携带不丢失不弄坏路引,人要长得不像通缉犯,随时准备和蔼可亲面对着面临卡检和抽检的话,这种分定检和不定检。

  路引制度的实施,虽然的确让犯罪率大幅降低,但同时也使得整个社会因此而处于半停滞的状态,极大的阻碍了国家前行的步伐,也让各种文明之间的碰撞缺少了相应的契机。

  他老人家深知流民太多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有多大,所以他最怕天下人舍家撇业地四处流动。

  有这种传统在,朱克臧这行字,无论是官员、军人、平民都很喜欢。

  时代不同了,朱克臧不需要百姓都被限制在几亩农田上!

  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贱之家,作为农户出身的他,最不喜欢的便是商人,更别提什么发展资本经济了。

  路引制度是与大明律挂钩的。

  不要以为这么轻易的证明了就给你放出来了,首先你的有个高大上的理由,别个皇帝就是因为感其孝,你理由不光辉点,谁搭理你,其次,你得让皇帝知道,不然也只能呵呵

  所以,在前明旅游,不带路引是见相当危险的事情,除非你是徐霞客徐公子,直接白嫖大明驿站。

  如果理由正当,官员可能会批准,让你登记备案,发给你一张用雕版印刷或者手工填写的路引,上面盖着大印,写着你的名字、年龄、籍贯、像貌,以及你要去的地方和携带的物品。

  有了这张路引,你才可以出门。

  于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