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24章 春天里的希望_1614_最后的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部分都是靠天吃饭的贫瘠土地,如果这一年风调雨顺的话,倒是可以有个好收成,但如果这一年赶上自然灾害,那这些粮食就得减产甚至是颗粒无收。

  比起**来,天灾更是需要考虑的范围,所以上党虽然地方不少,但真正让刘胤挑选出来进行耕种的,却少之又少。

  比起后世来,汉晋时代的农民种地完全是广种薄收,不但浪费种子,而且还浪费农动力,与后世动辄亩产千斤相比,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亩产百斤都是稀罕事,一亩地收个几斛,是常有的事,这样效率低下的农业生产,也难怪难以养活过多的人口。

  虽然前世刘胤也没有种过地,但许多常识性的东西他还是懂的,制约农作物产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种子的优劣,比如肥料的搭配,但更为重要的耕种方式。这个时代的农民采用的是比较粗放的种植模式,基本上是靠天吃饭,老天爷赏脸的话,今年就有饱饭吃,老天爷不赏脸的话,今年就只有饿肚皮了。

  山区的土地大部分是梯田,但其间溪流纵横,却是绕田而过,眼巴巴地看着水流淌而过却利用不上,刘胤组织军民兴修水利,垒坝截水,打造翻车,充分地利用河水,将万顷梯田旱地改造成了水浇地,彻底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格局。

  同时,刘胤亲自下田,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施肥,如何精耕细作,尽管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亩产千斤的“神话”也不可能在一个时代就实现,但刘胤希望通过他的努力,确实地帮助农民提高收成,争取获得一个大丰收。只要能在现有的基础将粮食的产量提高一倍,那解决粮荒的问题便是小菜一碟。

  当然刘渊也没有歇着,在春季来临的时候,匈奴人又发动了一次春季围剿的新攻势,就是为了破坏根据地的春耕春种。

  去年围剿时推行的三光战术,想必对蜀军造成了极为沉重地打击,不过最后关头的功败垂成,还是让蜀军熬过了这一个冬天。听到蜀军安然无恙的消息,刘渊也是着实的不甘心,所以他在春季到来之时,又发动了一轮新的进攻。

  不过和去年秋天的那一次围剿相比,这次的春季攻势规模则要小的多,派出的兵力也只有两三万人,这点兵力来搞铁壁合围的话显然是不足的,所以刘渊也没有指望他们可以对蜀军进行赶尽杀绝,只要能继续地推行三光战术,破坏掉蜀军的春耕春种,他们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刘胤可不想让匈奴人的图谋得逞,继续地采用内线坚固要隘,外线迂回作战的方法,屡屡出重拳,四战四捷,共歼敌匈奴军六千余人,匈奴人狼狈后撤,春季进剿计划遭到惨败。

  不过刘渊倒是不急不徐,他除了加强各关隘要塞的守备之外,就是积极地准备着秋季大扫荡,刘渊决定今年秋天的围剿,要比去年有更大的收获。(。)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