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八十五章:伸冤_犁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事外,甚至还在战乱中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那些破产的土豪、地头的田土、人口、坞壁都是被这些豪族给接收了的。

  所以现在石邑遇到的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上面要分豪强田,但举目一看,别说豪强了,就是人都见不了多少,都跑进山了。

  而剩下的那些还留在山外种地的,说白了人家还是支持你泰山军、相信你泰山军能恢复生产的。

  你这个时候再去分人家的田,这些人也要跑光。

  所以,这名石邑令才会给时任常山相的张南上文,讲了石邑的“贫者固贫,富者不富”的特殊情况。

  最后,他还希望张南改变分田这项政策,而将主要精力用在动员山民下山上。

  毫无疑问,同样作为地方吏长的胡溥认为石邑令的判断是更加符合现在情况的。但是胡溥更加明白的是,分田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事情,它是一个态度的问题。

  果然,这名石邑令在上文给常山国相张南后,就遭到了张南的训斥,其措辞也非常严厉。

  张南是老泰山军出身,从苦里来,又随张冲马上征战数年。再加上他又是军队出来暂时做地方主官,所以在看到石邑令的上书后,反应非常大。

  在他看来,石邑令就是故意阻挠分田政策。他张南要的是令行禁止,而不是来跟他讲什么特殊。

  如果你特殊,那其他县也讲特殊,那这个分田还能不能分下去了?

  张南可忘不了,当年河济根据地的董访就因为在这一块上讲了慈,才有了后面的河济暴乱。

  要不然,他董访现在排位还会低在于禁下面?

  所以不管从内心情况还是自己前途,张南都对石邑令的行为不能容忍。

  于是他将自己的建议和这名石邑令的文书一起上交到了邺城,交于政事堂合议。

  当时处理政事的度满在接受了这份上表后,做了这样的批复:

  “石邑令的上书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是反应了真实情况的。但这种情况下田土就要不分吗?从现在看,这并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这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在之后,度满参考张冲历次对分田的目的阐述,再结合自己对这个阐述的理解,写下了一篇雄文《分田论》。

  这篇《分田论》的全文就附在邸报上,胡溥赶紧逐字逐句学习。

  全篇先是阐述了泰山军在不同时期的分田政策。

  最早在泰山地区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分田是最坚决的,就是没收一切土地,坚决在肉体上消灭豪强、地头。

  这个时期分给黔首、徒隶的土地都是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同时禁止土地的私有买卖。在税收上保持三十税一的比率。

  但这项策略在泰山周边地区实行还行,但一扩大到外部,就会全民皆敌。

  因为很简单的道理,在这项政策下,没有一个群体会是受益者。豪强、地头自不用说,就是那些徒隶也不大拥护。

  因为在泰山军治下,他们虽然税少,但还是没有土地。

  于是,在张冲带着泰山军开始出山转战后,为了应对更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团结如胡母氏家族这样的盟友,泰山军的分田政策发生了转变。

  从分一切土地变成了只分豪强土地、然后分给无地的黔首、徒隶。一开始这些土地还是在泰山军手上的,但后面随着泰山军开始经营莱芜一带,就将这些土地全部划归给了农户所有。

  从那个时候开始,泰山军就一直维持这项政策。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