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七章 五帝治世_洪荒之道行天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却说人族轩辕将人皇传位给自己的长子少昊,少昊又把人皇传给颛顼,颛顼为黄帝轩辕之孙,昌意之子,颛顼生于若水,因辅佐少昊有功,封于高阳,后少昊将人皇之位传给他。

  颛顼在位期间制历法,创制九州,作曲《承云》,后传位给了尧,尧为黄帝的玄孙,帝喾之子,祁姓,名放勋,原封于唐,故称陶唐氏。他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统一了华夏诸族,并且制定历法,推广农耕,整饬百官。到了晚年,发生洪水派鲧治水,后传位给了舜。

  舜即位之后,虚怀纳谏,惩罚奸佞,流放四凶;任贤使能,百业兴旺,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首领。晚年听从四岳的安排和建议,禅位于大禹。

  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帝尧后期,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接着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

  禹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测量仪器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

  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也不敢休息。他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过家门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经过十三年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

  因为治洪水有功,舜禅位于大禹后,因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帝夏禹王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央朝廷政教。居住在阳城,取国号夏,至此开启了家天下的时代。

  ……

  话说道行自逐鹿一战之后,便待在洞府打坐练气,或教导韦护与精卫,更是借助轩辕祭拜天地时获得的功德,一举以乾坤图斩出恶尸,晋升为准圣。而符文也已经领悟了两千九百九十个,还差十个并功德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