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107章 附庸风雅……个屁啊!_他,改变了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107章附庸风雅……个屁啊!

  虽然李毅不会写神魔恋诗歌,但是又不能厚着脸皮对着武曌说自己不会写诗,男人在女人面前就是这样,不懂也要装懂,死撑着一个面子到最后,李毅想了一会也想通了,不就是参加诗会吗,大不了自己作为吉祥物好了,身为皇子出场给大家撑个面子,也算给公孙大娘一个面子,让裴良俊能够有机会近距离看看女儿。

  诗会就设在三月初,正式春暖花开之时,看到景色如此怡人,文人墨客骚动起来也能理解,答应了出席诗会之后,李毅本来还想做做功课的,但是抱着《北堂书钞》《文思博要》等等看了一会之后就放弃了,太特么深涩难懂了,决定谁特么要是让我在诗会上写诗,李毅就敲爆谁的脑袋。

  这一天李毅打扮好了之后,就骚包的出门了,虽然不打算作诗,但是牌面还是要有的。

  所谓唐诗宋词,后来人们在谈及诗的时候,首先想的就是唐诗,倒不是说唐朝之后就没有诗人了,有是有的,但是唐朝之后的诗人在作诗之前,都必先读读唐诗。

  从南朝梁代开始,宫廷成为诗歌的创作中心,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初唐。贞观时期宫廷诗风较之前代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诗歌意境的拓展,表现出对“大”的事物的普遍兴趣;其次,诗歌中体现了南朝宫廷诗所缺少的强烈个性色彩;第三,不少大臣开始自觉地用诗歌来干预政治。

  而贞观年间说道诗歌的创作代表人物,李毅了解了一下之后很无语,就是李二陛下,实际上整个大唐盛行作诗和李二脱不了关系,贞观年间的诗歌创作,其实也大部分是围绕李二和群臣之间的,李二是个爱好文艺的君主,现存也有很多李二的诗歌作品,感时应景、吟咏风月的多达五十多首。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虞世南等人所编的《北堂书钞》、《文思博要》和《艺文类聚》等类书,成为宫廷诗人的作诗工具,以便于应制咏物时摭拾辞藻和事典,把诗写得华美典雅。这原为南朝文士作诗的积习,说简单点就是光有外表没有灵魂的作品。

  毕竟大家写诗不是用于政治,就是用来吹嘘拍马,其中代表人物就是许敬宗,他的诗对仗虽工而流于雕琢,文采虽丽而无生气,缺乏美的情思意味。

  而真正改革这种风气的,是一个叫做上官仪的人,上官仪早年曾出家为僧,后以进士及第,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起居郎、秘书少监、太子中舍人。他是初唐著名御用文人,常为皇帝起草诏书,并开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龙朔二年(662年),上官仪拜相,授为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历史上他后来得罪了武则天,被武则天诬陷谋反,下狱处死。后来因为孙女上官婉儿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