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九章 皇家商会_大明完美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做生意才是王道。

  大明朝的商业还是不错的,沿海地区甚至到了发达的程度。

  历史上崇祯年间北方和中原打的死去活来,甚至到了千里无人烟的地步。

  而东南几省呢,就好似世外桃源一般,虽然没有多好,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还勉强过得去。

  而那些徽商、盐商、浙商等,就更不用说了,个个都是富得流油。

  这些人,朱由校自然是要全部清理的,可惜他现在分身乏术,北方还有一大堆事没处理呢。

  北方的商业虽然远远不及南方,可也不代表他不需要,就会放弃。

  而且就目前的情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掌控北方的商业比南方更为重要。

  只要控制了北方的商业,那就相当于掐死了蒙古人七寸命门,还可以借此打击压制那些阳奉阴违的边将,可谓一举两得。

  虽然他抄了这么多官员和大户家,有着六七千万两的存款,可大明朝还是穷的叮当响,国库依然是空的。

  如果不是他每次分一些好处给户部,就他现在的这个折腾程度,国家财务早就崩溃了。

  国库没有钱,很多事都干不了,比如征剿建奴,北伐草原彻底消灭蒙古部落。

  这样规模的军事的行动,是要无数的钱粮来铺路的,没有钱粮,一切都是空谈。

  既然现在无法出关远征,那就只能另辟蹊径,以此来稳住那些蒙古人,间接控制他们了。

  大明朝与蒙古反复拉锯了两百多年,一直到嘉靖二十九年,因为互市的问题,俺答汗再次集结蒙古大军大打出手。

  搞了个庚戌之变,兵临北京城下,逼的嘉靖帝只能许诺永开互市,给了不少好处,大明与蒙古的问题才算是稳定了下来。

  互市是什么,归根结底不还是商业嘛。

  蒙古人对于关内的茶叶、粮食、盐这些是急需的。

  既然如此,他就可以在这个上面想办法做文章了。

  虽然漠南草原乱成了一锅粥,可西北和河套地区还有土默特等几十个蒙古部落。

  漠北还有喀尔喀联盟部落等等,大明的敌人实在是太多了。

  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解决,他也只能退而求其次。

  只要能把走私问题给解决,由自己的皇家商会来接手与蒙古的贸易。

  那蒙古人就起不了什么大风浪了,他们或许饿不死冻不死,但想要来找麻烦,也没有那个实力了。

  而且改革治国可不是靠杀就能解决的,皇帝也是要顺势而为的。

  皇帝也是需要人来支持拥护的,如果没有没有人支持拥护皇帝,不过是又一个汉献帝而已。

  这也就是所谓的根基,为什么开国皇帝权威可以无限大,就是他们的根基太深厚稳固了。

  武将、军队、勋贵、功臣,全部都是皇帝的绝对拥护者。

  后继之君可没有这样的根基,因此只能对文官妥协,这时候的文官就像是中介一般,皇帝给他们开价,委托他们去办事。

  此消彼长,文官的势力越来越强,皇帝的威望和权力每日递减,最后自然就造就了文官集团尾大不掉的情况。

  而这时候,文官就会利用手中权力以及关系,为自己疯狂的敛财,抢占土地资源。

  土地的兼并,社会资源紧缺,老百姓吃不上饭的情况,也就出现了。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