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八十章 《明报》到手_香港之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大有作为?”

  王子川谦虚道:“只是小有成就。”

  金庸道:“《苹果日报》一天的销量也有四万份了。在香港各大报纸中,可以排上前五,这是小有成就?我们这些老家伙奋斗一辈子算什么!”

  《苹果日报》的运营手段,金庸知之甚详,这份报纸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走完《明报》几十年的道路,靠的就是炒作明星绯闻,这种手段,金庸并不欣赏。

  王子川觉得金庸语气有些不对劲,把到嘴的话咽了回去,临机应变道:“査叔叔的《明报》才是香港报业的泰山北斗,我一直希望《苹果日报》像《明报》学习,可惜报社徐主编反对,这件事就搁置下来。”

  金庸淡淡道:“六叔和我谈过了,他希望你能接手《明报》,不过《明报》是我半辈子的心血,不能草率行事。”

  王子川郑重道:“不瞒査叔叔,我对《明报》的确很感兴趣,当然了,我也不希望査叔叔为难。”

  金庸问道:“如果我把《明报》交给你,你打算如何管理?”

  王子川明白这是金庸对他的考验,畏畏缩缩反而会失分,不如大胆的赌一把,想了片刻,坦然道:“管理模式不变,《明报》还是按照老路子来,我希望金庸先生担任《明报》名誉主席。”

  金庸笑骂道:“臭小子,你还真敢接,不怕我生气?”

  王子川趁机说道:“其实我很佩服査叔叔,《明报》成立的时候,一穷二白,全靠叔叔一根笔杆子渡过难关,想当初《苹果日报》刚刚成立的时候,三个月亏损了三百多万,差点让小侄失去信心,之后看了査叔叔的创业经历,才坚持下来。”

  这是王子川恭维之词,他家大业大,不要说三百万港币,就是三千万、三亿,他也亏的起,不过金庸的创业经历他的确看过,1959年,查良庸出资8万,沈宝出资2万,共同创办《明报》,每日出版一张。创刊初期,沈宝管营业,金庸负责编务,潘粤省作他们的助手。尽管他们不断更改副刊内容,改变新闻路线,金庸更是抱病撰写《神雕侠侣》,但是《明报》还是一步步滑向“声色犬马”之路,销量在千份之间起伏,第一年亏空严重。”《明报》的老员工都记得他当年辛劳的身影,一方面经常要通宵写稿,另一方面又为经济问题苦恼不已,一段时间他要靠典当来维持《明报》。

  据《明报》老职员回忆:“查先生那时候真的很惨,下午工作倦了,叫一杯咖啡,也是跟查太太两人喝。”那时,金庸住在尖沙咀,深夜天星小轮已停航,要改乘俗称“哗啦哗啦”的电船仔渡海。

  每当他们深夜下班时天星小轮早已停航,只好改乘电船仔渡海,但每次要等齐六个人才能开船,船费比较便宜。如果要即到即开,需要包租费三元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