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8 麦当劳扣篮大赛(二)没忍住_我不是篮球之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来模拟一个人。身高1,站立摸高23,那么他还要跳起14米才能完成大单手风车扣篮。

  难吧!小单手风车扣篮扣篮时的旋转度数不标准,一般是270度或者200多度的样子就扣进去了,这种难度稍微小一点,不过比标准的双手风车扣篮要更难。

  在这一连串的动作中,李翔就像一只在狂风暴雨中披荆斩棘的海燕,以雷霆之势朝篮筐飘去。

  “哐!”一声巨响,篮球被李翔单臂砸进了篮筐。

  “”全场瞬间静了下来。

  “呯呯呯”正在转球的几个哈林篮球队的成员被震慑住了,就连篮球从手上掉在地上他们也浑然不觉。

  扣篮是上篮的自然演变,几乎从篮球被发明出来那天起,就有人开始尝试扣篮。

  从上世纪中叶至今,扣篮在众多进攻武器中一直占有特殊地位,上篮跟扣篮相比就像街头歌手与帕瓦罗蒂同场演出。

  一种常见的误解是,扣篮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那时进入nb的球员比他们的前辈更高更强壮。

  之所以说这是一种误解,是因为早在那之前已经有球员采用扣篮。举例来说,上世纪20年代的哈莱姆世界巡游者就喜欢在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控球表演后,通过一传一扣来结束表演。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早期的职业球员几乎从来不在比赛中扣篮。伟大的中锋乔治麦肯在去世前的一次采访中说:“我会扣篮,但我们不在比赛中扣篮,那无异于向对手示威。”

  米坎所说的只是部分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上世纪40年代,职业球队招募的球员越来越高,这引发了一阵对篮球运动的批评热潮,反对者声称这项运动已经变成了“畸形秀”。

  既然高个球员被贴上了“畸形人”的标签,扣篮在那个时代的地位自然不高,这种得分方式被看作不需要任何技术的简单操作。

  因此,大多数内线球员从不在比赛中扣篮,他们更倾向于把球轻轻“放”进篮筐。可以说,直到上世纪50年代,职业球员对扣篮都是退避三舍。

  要发展爆发力,必须增大肌肉的收缩力量和工作距离,缩短工作时间。

  力量训练时,要以小负荷的机械作快速运动,在不降低速度的情况下,逐步增大负荷提高肌肉收缩力量。

  刚才说的使用“背负投”的技术动作摔倒对手,主要是靠肌肉的收缩力量增大爆发力。

  力量的增大能增强对技术的控制能力,所以在平常训练中,不但要在技术上下功夫,而且还要特别在增如爆发力、提高肌肉收缩速度上下功夫。

  实践证明,高强度的爆发力是提高成绩必不可少的因素。那么怎样提高爆发力呢?

  一变换负荷与速度。二加强专业技术训练,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动作发力前的放松能力。三肌肉的初长度,只有拉长的肌肉收缩时才有更快的速度和力量。四力量练习后的放松练习。

  感觉着周围投来的目光,李翔略带歉意的对着四周的弯腰拱手道:

  “那什么,对不住了各位,一时手痒,没忍住”11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我不是篮球之神》,“热度网文或者”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

  txt下载地址:

  手机阅读: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