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6章:当世大儒_三国霸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见先生一面,实乃三生有幸,还请飞白先生多多指教!”左傲冉连忙向蔡邕抱拳拱手施一大礼。

  “呵呵,吾观左贤侄年纪不大,难得没有一般少年不羁的劣根性,而又身居高位,却豪气之余更懂得谦虚待人,实是可造之才也。”蔡邕对面的一名五十多岁,一身儒士打扮的人说道。

  卢植再次为左傲冉解释道:“这为是郑玄郑康成,也乃是当时大儒,实乃吾之好友,虽为布衣,却有经天纬地,治国安邦之才。如若太傅大人真相拜师的话,不如就拜入康成的门下。”

  我靠!郑玄郑康成!这个名字左傲冉可不陌生,此人乃东汉大儒,生于东汉顺帝永建二年(127年),其远祖名叫郑国,字子徒,是孔子的弟子,乃是书香世家,郑玄的家世本来比较显赫,但到了郑玄出生时,郑氏家族已经败落了,他的祖父郑明,父亲郑谨,都没有出仕,只在乡间务农,家中生活也比较贫寒。

  而郑玄自幼天资聪颖,又性喜读书,勤奋好学。他从小学习书数之学,到八九岁时就精通加减乘除的算术,不但一般的大人比不过他,即便是读书人,不专门学习书数者也赶不上他。

  到了十二、三岁时,他就能诵读和讲述《诗》、《书》、《易》、《礼记》、《春秋》这儒家“五经”了。同时,他还喜欢钻研天文学,并掌握了“占候”、“风角”、“隐术”等一些以气象、风向的变化而推测吉凶的方术。

  十六岁的时候,不但精通儒家经典,详熟古代典制,而且通晓谶纬方术之学,又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在当地声名远播,被大家称为神童。在18岁那年,父母兄弟迫于生计问题,也都不允许他再不事产业而长年读书了,他不得不出仕,充任乡啬夫之职。

  十五年后,郑玄以求进一步深造,通过友人卢植的关系,离开故国,千里迢迢西入关中,拜扶风马融为师。从马融那里学成回乡后,郑玄已经40多岁了,这时他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精通今古文经学的大师了,于百家之学无所不通。于是远近有数百上千人投到他的门下,拜他为师,听他讲学,其中包括刘备等人,他虽为布衣却与卢植、蔡邕二人齐名。

  “民间流传有一句俗语:南司马,北郑玄,飞白最绝伦。郑先生的大名在下也早有耳闻,能与先生今日一见,真乃我左傲冉上辈子积德行善,才修来的福分啊!”左傲冉道。

  卢植又接着介绍道:“这一位可是大人物啊,呵呵,刘表刘景升……景升可是汉室宗亲。学养高深,乃当代‘八及’之士,很了不得啊。”

  所谓八及,是清流的一种说法。

  及的意思就是能为人之表率,是人们可以效仿的对象。八及之上,还有三君、八俊、八顾,之下又有八厨。在这里,必须要说明一下这些称谓的含义。君,代表宗师。当代三君,指地就是六经博士郑玄,水镜先生司马徽和飞白先生蔡邕。

  “俊”指的是精英,“顾”代表的是品德高尚,“厨”则是指乐善好施,有孟尝君的气概。

  “素闻左太傅文武全才,今日一见方知传言非虚,左太傅果有大才,实为我大汉朝的晴天柏玉柱,架海紫金梁啊!”刘表赞道。

  见到自己稍为收敛一下就换来蔡邕、郑玄、刘表三人如此的好评,左傲冉心里汗了一下,俺放荡不羁时你们还没有看到呢。左傲冉干脆就将好孩子的形像装到底,哈哈笑道:“哈哈,能得三位的教诲,实是左傲冉三生之幸也。”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