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影响因素分析_革命老区抱得美人旧_小学革命老区教学大楼暨新校门落成典礼致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段,我国单亲家庭的数量也在持续攀升,单亲家庭的主要形式主要包括离婚式单亲家庭、丧偶式单亲家庭、未婚式单亲家庭等,随着国家离婚率的提升,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出现的频率也在持续增加。父母离异容易导致未成年人的心灵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出现心理阴影,影响其今后的婚姻生活。未成年人在残缺的家庭环境中缺少父亲或母亲的关爱,使得他们在潜意识中形成自己被抛弃的概念,且容易在学校或社会受到不公正、不平等的待遇或遭受其他同学的嘲笑,进而使其极容易产生自卑和怨恨的心理,此时,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引诱下,容易出现不良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一种家庭结构被称为“空巢家庭”,这类家庭中的父母通常迫于生计外出打工,还有的未成年人父母双亡或离异将子女抛弃,导致未成年人不得不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而这些未成年人通常被称为“留守儿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的持续攀升,导致大量未成年人无法得到父母在精神上的关怀和慰藉,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来自父母在情感上的关心与呵护,而老年人通常对于未成年人极为溺爱,缺乏科学的教育,针对孩子的错误和不良行为更不会批评和正向引导,进而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未成年人的思想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逐步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个性心理和人格发育不健全,最终在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做出犯罪行为。

  (三)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是未成年人步入社会的第一成长环境,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于孩子的思想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家庭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确保家庭在未成年人身心成长过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积极正向的教育功能,能够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形式,能够通过正确教育与引导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家庭教育对于未成年人早期的开发与感染作用是学校与社会教育难以取代的。家庭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是潜移默化而深远的,错误不当的教育方法容易导致未成年人产生逆反情绪或对抗情绪,长此以往,造成未成年人心理扭曲,进而出现犯罪行为。现阶段,大部分家庭中采取的教育方式中,以溺爱放纵和简单粗暴两种方式为主,在溺爱放纵的教育方式下成长的未成年人,他们的行为往往没有节制,父母在生活中对本该由子女完成的任务过多地包办代替,使得子女形成骄纵的个性,严重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父母对子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