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五十六章 下诏书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不容易。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要想发展生产力。就要改革生产关系中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要素,为生产力的发展扫平障碍。

  宇文泰虽然没学过这门课,但他也看到了西魏政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选官制度注重门第,结果没有真才实学的花架子去做刺史、郡守,另一些刺史郡守来源于战功的奖励,让武人们放下武器去坐堂理政,还真够难为他们的。

  让这样一些人之行富国安民的国策,那不是笑话吗。国家政策再好,恐怕结果也会成为歪嘴和尚念经,歪了!还有,高门豪族依靠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影响着国家政策,暗地里挖着国家的墙角,他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却往往靠他们的代言人将国家赋役转嫁给小民。

  要改革必然会有阻力,既得利益者一定会为维持现状而想法设法反对。不过,现在国内形势对宇文泰相当有利。

  零星的稽胡叛乱先后被李远、于谨、侯莫陈崇、李弼平定,独孤信也扫平了赤水蕃王梁仚定。国内形势稳定。宇文泰的威望日高,他要想做什么事,公开反对的人几乎没有了。改革势在必行,谁来主持呢?

  改革的重担只有西魏的经济学家苏绰可以担当。于是。宇文泰以苏绰为大行台度支尚书、领着作,兼司农卿,这个职位相当于财政部长、文化部长兼农业部长。西魏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是本。三农问题在今天都是每年位列一号文件的首要问题,宇文泰相当于把国家经济命脉托付给了苏绰。苏绰开始在西魏行富民强国之法。

  苏绰殚精竭虑。针对西魏的国情,制定了一些列的改革措施,比如对官员进行精简,那些吃皇粮不干活的一律裁掉,又设置二长管理百姓,军队不打仗的时候搞搞屯田,补充一下军队的口粮,减少一点百姓的负担。

  苏绰将自己的治国思想写成报告递交宇文泰,宇文泰阅后转给魏文帝以诏书的形式颁布后在全国施行,作为官员入职培训的必修课,学不好这一课,官就不用当了。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六条诏书,内容包括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六个方面。第一条:先治心。

  今天的话就是加强思想政治修养。)苏绰认为,刺史、郡守、县令这些人作为地方上管理百姓的宰守,代表朝廷治理地方,其地位等同古代的诸侯。

  前世的帝王们曾经说过只有贤良的宰守们才是与帝王共治天下的人。

  在一般人看来,居于朝堂内的高官们与帝王共商国是,他们才是与帝王共同治理天下的人,其实,帝王们对这一点也很清楚,朝中的公卿百僚们各司其职,制定国策,监督百官,对于国家都很重要,但是无论朝堂上制定了什么样的政策,最终还要靠地方官们来落实,县官不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