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八章 开启贞观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是对于杜如晦这种想干事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发配,远离政治中心,这一走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也许既是永别,自己当宰相的梦将永远破灭,这里就是终点。

  关键时刻,杜如晦还要感谢他后来的搭档房玄龄同志,房玄龄把杜如晦推荐给了李世民,“殿下,你要是只想当个藩王,杜如晦没有用,你要是想经略天下,没有此人不行。”什么样的人,能得到房玄龄这么高的赞扬,李世民对杜如晦顿时来了兴趣,我要见他一见。

  杜如晦知道这次的谈话将决定他以后的命运,是走是留,是受器重还是被外放,就看自己这张嘴了,杜如晦使出浑身解数,把能说的,该说的,想说的,一股脑的都对李世民说了。出来的时候,房玄龄问李世民怎么样,李世民回答说“真能侃,口才很好,”顿了顿“留下他吧”。

  看来小时候吹吹牛也不是什么坏事,即可以增加自己的信心,又可以锻炼一下口才。李世民本人对杜如晦这种看了几本书,就仗着口才来卖弄的人并没有多少好感,主要是给房玄龄面子,要是推荐一个,自己否一个,以后老房的工作也没法干了。

  之后,杜如晦跟着李世民行军打仗,李世民慢慢发现这个人原来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差,虽然好吹牛,侃大山无人能及,还是有着可取之处的。

  例如;看事情总能看到本质,发表言论总能说到点子上,比那些沙场老将靠谱多了,渐渐被世民重用起来,掌管机密,运筹帷幄成了杜如晦的工作。行政才能突出,军中事务繁多,剖断如流,处理的有条不紊,为当时的人所称赞,李世民偷着乐,幸亏没将他放走,自己算是捡了一个宝。发动玄武门之变,我猜测杜如晦也参与了拍板,毕竟拍板是这老兄的看门绝技,靠着吃饭的本领,天下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又不外传,有这么一个高手,李世民再不用,实在有暴敛天物的嫌疑。

  等到李世民当了皇帝,也没忘记那个,善于侃大山,行政能力突出的杜如晦,让他和房玄龄同掌朝政,当了宰相。

  当时,有了事,房玄龄给李世民出主意,这事这么办行,那么办也行,到底怎么办最好,还得等杜如晦来拍板,等到杜如晦来了,常常按照房玄龄的计策实行。此所谓“房谋杜断”。

  拍板可是个技术活,不是想拍就能拍的,更加不是想怎么拍就怎么拍的,智谋如房玄龄都不该自己拍板。别以为拍板就是把板子往桌子上一拍,这事就这么办了,没这么简单,要知道,要是自己买头猪,还得承担经济风险呢,更可况一个国家,一个主意可能影响千千万万的人,可能让他们因此而得利。奔向小康,也可能让他们因此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