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四章 平定突厥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图。李世民说:“我的思考已经成熟了。不是你们预先能理解的。突厥人挥师进犯,是认为我朝发生了变故,不能再打仗。我们要是关起城门一味防守,突厥一定会对中原大肆掠夺。

  所以。我偏偏就带这么几个人出来和他对阵,表示无所畏惧。我们还让大军列阵,让他们知道我决战的信心。他们深入大唐境内。就怕回不去。所以要是打仗,我们一定能打赢。

  要是讲和。则能维护和平大局。克敌制胜,就在此一举了!”一切都让李世民的预料和掌控之中。没过多久螓果然派人请求和谈,李世民答应“再给突厥人一次机会”。第二天,李世民和螓在渭水便桥上杀白马盟誓,签署了和平协议,突厥灰溜溜地退兵了。…

  说起这个便桥,还真是有些来头。这可不是一座随随便便的桥,这是一座非常著名的桥。便桥今称西渭桥,位于在今陕西咸阳西南的沙河河道上,始建于西汉。因位桥与汉长安城西南第一门——章城门遥遥相对,而此门又被称为便门,所以桥也被称为“便桥”。

  西渭桥是汉唐朝时期,由长安通往西域、巴蜀的交通要道。杜甫《兵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指的就是这座桥。在唐朝西渭桥也是送客惜别的地方,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发生在这里。李世民与颉利的会盟,更使这座桥名扬天下。但是,到了安史之乱,在李隆基往四川逃窜的过程中,为断绝叛军的追击,便桥被杨国忠下令放火烧毁,之后就废弃了。

  突厥人都已经撤了,这唐军阵营内部的萧瑀等人还在云里雾里呢。他代表很多不能理解为何取胜的将士,请教道:“颉利率领举国之兵来进犯时,很多将军请命和他打一张。您没有批准。

  现在突厥人竟然自行退兵了,这是为什么呢?”李世民也是被这帮不太聪明的臣子弄得既好气又好笑,只好再给他们“生动地补上一课”。“我刚刚即位不久,国家还没有完全安定,老百姓还没有富裕,所以和为上策。

  一旦和这些人打起来,一定会给官兵带来较大伤亡,老百姓都会遭殃。所以我们暂停干戈来使百姓得到休养,同时又可以给这些少数民族体现我们的恩惠和信义……突厥人多势众但是心不齐,他们的君臣都唯利是图。

  颉利可汗在渭水以西,但是他手下的好多将军都来拜见我。我把他们灌醉然后绑起来,这形势就对我们很有利了。我又暗地派长孙无忌和李靖秘密率军到达幽州(今北京)来策应。

  如果我们的大军断绝了突厥人的后路,又在阵前设下埋伏,取胜就易如反掌了。但是。我刚刚接班,执掌国家贵在平稳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