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8章 大唐将帅33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云年间。陇右道分为两道,沙州隶属其中的河西道。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打着奉密诏诛杀杨国忠的旗号,在范阳起兵造反。一路长驱直入,占领了河北的诸多郡县。

  唐玄宗举措失当,导致潼关失守,长安门户大开,只得前往蜀地避难,在这种背景下,河西、陇右的精锐之师奉诏勤王,大部离开了驻守的地方。

  河西、陇右唐军兵力的空虚,

  让一直虎视眈眈的吐蕃有了可乘之机,开始逐步蚕食大唐的地域,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到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唐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苦苦支持,

  凉州、瓜州相继陷落,沙州成为唐军在河西走廊的最后一个据点。张义潮出生的时候,吐蕃军队正在围困沙州,城中军民众志成城,坚守了十一年之久。

  当时的沙州刺史周鼎眼见待援无望,想要焚城东奔,遭到部众的强烈反对,都知兵马使阎朝缢杀周鼎,带领军民继续抗击吐蕃。

  军中缺粮,阎朝贴出告示,“出绫一端,募麦一斗”,民众踊跃响应,直到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沙州才因弹尽粮绝,

  沦于吐蕃人之手。阎朝在投降之前与蕃将绮心儿郑重约定,不让沙州民众流离失所,这样,张氏、李氏等汉姓大族得以保全下来,成为日后光复河西的火种。

  沦陷后的河西、陇右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的民族压迫之中,被吐蕃奴隶主一概视为贱民。

  汉人走在大街上,见到吐蕃人必须弯腰低头,不许直视。吐蕃人的风俗是贵壮贱老,

  汉人老弱面临全部杀光的悲惨境地,“断手凿目”,视同牲畜。为了断绝汉人与大唐的血脉联系,

  吐蕃奴隶主严禁汉人穿着汉族服装,要求他们象吐蕃人那样,辫发左衽。每到元旦这天,汉人穿起久违的汉家衣裳,祭祀自家祖先,

  都忍不住放声痛哭,向着大唐的方向遥拜,表达自己的无尽思念。德宗年间,唐使韦伦从吐蕃返回长安时路过河陇,

  看见当地的汉人百姓虽然身裹毛裘,却在一直在偷看唐使,他们泪流满面,盼望王师能救民于水火。开成年间(公元836年—公元840年),唐使前往西域,

  路过沦陷已久的甘、凉、瓜、沙等州,汉人百姓见到大唐使节的旌节,都激动万分,他们夹道欢迎,悲喜交加,“皇帝还记得身陷吐蕃的汉人吗”,

  虽然已历数代,当地汉人仍然心念故国,自认为是大唐帝国的子民,这种雄厚的民众基础,为张义潮光复河西预备了最大的可能性。

  关西民风一向骠悍,张义潮自幼习文练武,成长为文武双全的一代佳弟子。他对安史之乱中横遭陷害的名将封常清十分崇拜,

  立志以封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