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唐明皇12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又问姚崇的意见,姚崇说:

  “太庙所使用的建材。是前秦苻坚(公元338-385年,距此时超过三百年以上)时期留下来的木材,时间这么久,木材自然都腐朽不堪。因而崩塌,这是很自然的状况,并不是什么特别的灾异;陛下因为关中地区(京畿)收成不好,所以前往东都,行程准备已经完成,自然应该按照计划前往。不能失约。至于太庙崩塌一事,可以将神主牌位先迁到太极殿,然后派人修缮太庙就可以了。“

  李隆基听了姚崇的提议,十分高兴,不但按照姚崇的提议进行,而且马上赏赐姚崇绢二百匹,每五天上朝一次,有大事情时都会咨询姚崇的意见。

  宋璟听到姚崇对李隆基的建议后,心中有些疑惑,在下朝后,就私下问姚崇说:

  “姚公,我一向敬重你的为人,但今日你对皇上之言,说太庙建材乃是前秦时期所留,似乎与实情不合。“

  姚崇微笑道:“广平(宋璟字),这你就有所不知了,皇上对前往东都,心意已决!而关中今年收成不好,如果我们让皇上留在长安,一来造成关中地区物价上升,对百姓不利,二来皇上心绪不好,也非社稷之福。你知道我一向实事求是,不信灾异之说,所以故意这么说,是为了让皇上有台阶下,如此一来,皇上满意,百姓也免去物价腾飞之苦,岂非两全其美之策?“

  宋璟听了,虽然觉得姚崇做法有些过于权谋,但毕竟是出于善意,也就接受,而不再纠结这件事。但朝中还是有人看不下去,右散骑常侍褚无量就很愤怒的上疏抨击:

  “隋文帝富有四海(唐朝太庙是隋朝时建成的),怎么可能用符坚时期的建材?姚崇逢迎皇上的意图,是谄媚之臣,应该给与处罚,我希望皇上能遵守上天的劝诫,远离谄媚之臣,接纳忠言。“

  可以想见,对这样的言词,李隆基完全不予理会,开始准备前往东都洛阳。

  车队浩浩荡荡的前进,行至崤谷(三门峡与洛阳中间,大约离洛阳一百公里路程)时,李隆基发现在狭窄的道路上,因为年久失修的缘故,山路上杂草丛生,落石挡路,十分难行。根据历史记载,这一趟路在开元五年正月初十从长安出发,到达东都洛阳的时间是二月三日,足足走了二十四天,大约每天走二十公里。本来这样的速度在古代也不算非常慢,但李隆基带着一大群人到洛阳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去吃饭的,俗话说:“吃饭比皇帝还大”,现在竟然有人让皇帝吃不了饭,而且是已经走了四分之三路程的状况下,当然要生气,于是就下令将河南尹(东都首长)李朝隐及知顿使王怡(出行护驾总管)两人免去官职。宋璟这时随行,就劝阻说:

  “陛下现在是在外巡视(把吃饭说成巡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