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章 安史之乱19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叛乱的言论一时间甚嚣尘上,可是李隆基却对安禄山一如既往地信任,因为他有着自信的资本。

  在开元与天宝四十年间,李隆基任命共了82名节度使。此前仅有一人发动叛乱。

  碛西、北庭节度使刘涣发动的叛乱当月便被朝廷镇压。这场短暂的叛乱对政局的影响微乎其微,以至于史书对这件事语焉不详,仿佛这场叛乱从来没有发生过似得。

  这主要得益于朝廷实行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节度使管理方法,形成了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的用人原则,而且“边帅皆用忠厚名臣”(《资治通鉴》)。

  节度使任期一般为四年,而且许多节度使到不了任期届满便予以迁转。“不久任”使得节度使没有充分的时间培育忠于个人的军事势力。李隆基执政后期因为军事斗争的需要出现了节度使长期不变更的局面。安禄山担任平卢节度使竟达十四年之久。

  专任一道而互不兼统使得节度使无法培育与朝廷对抗的军事势力。为了便于协同作战,李隆基打破了不兼统原则。王忠嗣甚至一度兼统陇右、河西、朔方、河东四道节度使。尽管如此,兼统两镇及以上的节度使人数仅占节度使总数的九分之一。而且兼统的时间一般都在三年以下。只有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两镇节度使达十二年之久,兼任平卢、范阳东三镇节度使的时间也达到四年。

  李隆基之所以为安禄山打破长期形成的用人原则是因为他被安禄山的假忠诚蒙蔽了。

  李隆基觉得自己给予安禄山这个出身卑微的胡人无上的殊荣,所以他没有理由背叛自己。

  面对自负的李隆基,安禄山只能说,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长期生活在边陲的安禄山来到都城长安后才真正知道什么是繁华。这无疑激发了他强大的占有欲。

  他屡次往来京城与范阳发觉内地防守空虚,而这无疑也助长了他的占有欲。

  泱泱大唐帝国怎么会防守空虚呢?

  这是因为府兵制的崩溃使得原有的军事格局悄然发生着重大变化。

  唐帝国建立之初沿用“兵民合一”的府兵制。府兵的特点是“我是一个兵也是老百姓”。他们平时在田间劳作,农闲时在折冲府训练,轮番承担番上等日常军事任务和征行、差遣等临时军事任务。

  长期以来关于“番上”的理解受到《新唐书?兵志》的影响:“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其实不然,吐鲁番木纳尔102号墓出土一组残文书明确记载:“身当今月一日番上,配城西门”

  其实只要是列入兵部常规计划的军事值勤任务都可以称为“番上”,并不是指府兵无论远近都要跑到京城服役。只有长安附近的府兵才番上到京城。听从中央军事机关南衙十二卫的调遣。

  全盛时期,唐代共有633(一说6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