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7章 大周帝国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有一种“忠”,是一种低层次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忠”。具体就表现为一个人能信守诺言,忠于职守。比如一个人在生活中不轻易向人许愿,但只要答应了别人就会全力去做,即便做不到也能尽力而为。又比如一个人喜欢跳槽,动不动就从这家公司跳到那家公司。

  那么具体到冯道这个人来,又该如何去对他进行评价?

  我个人愚昧地认为,如果单从一个自然人的角度对冯道进行评价,那么他是一个品德非常高尚的人。因为这个人对自己要求很严,不争权夺利,不惹事生非,不迷恋美色,不贪图财物。试问一下,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

  特是在冯道长达数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他从来就没有去害过人,仅在这一上,就足以令人对他肃然起敬。后世的儒家们,因为冯道曾历仕过太多的朝代和帝王,所以攻击他无耻,这是毫无根据的。

  因为五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极乱之世,一个人要想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去,首先就要学会保护自己,那么冯道大隐于朝,又有什么不对?而且在当时,朝代更替⌒≦⌒≦⌒≦⌒≦,m.※.c□om是非常快的,如果按照“儒家”理论来讲,当一个朝代灭亡了,那些忠贞之士都要为国尽忠,那么品德高尚的人岂不都要死绝了吗?

  这对国家又有什么好处?或者有人,不死也可以,但是冯道不应该再去做官了。而应该选择去做那种孤臣孽子,一个人只要是侍奉过两个君主就已经很无耻了。何况冯道在那么多皇帝手下做官?

  如果按这种理论来看,冯道确实是很无耻。但是也只能在中国历史上排到第二位,因为肯定还有一个人要比他无耻得多,这个人正好就是儒家的祖师爷——孔子。孔子生活在东周,出生在鲁国,当时周天子既在,鲁国也没有灭亡,那么孔子也只有去为周天子或是鲁国国君服务的道理,他又凭什么去周游列国,到处推销自己呢?这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灯吗?所以儒家在这一上攻击冯道,根本就站不住任何道理。

  这并不能明他不忠,只要他能在每一次跳槽到一家公司内,就全心全意地为这家公司工作,那么他就是一个能忠于职守,品格高尚的人。反过来有的人一辈子只在一家公司工作,但是经常把会自己公司的情报出卖给竞争对手牟利,或者干脆利用职务之便侵吞本公司的财物,难道这种人对这家公司也能算作是有忠心的吗?

  实际上。在冯道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对他都是很敬仰的,评价也非常高。冯道死时是七十三岁,正好与孔子同龄。所以当时的人并不难过,反而争相传颂,为之而喜。明宗李嗣源评价冯道称:“不以素贵介怀。真士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