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六十七章杀人漫画家消失之谜(25)_我是亲子鉴定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混个半饱就算不错了。”

  龚老继续道:“那你们每个工分值多少钱?”

  志军愤愤然道:“这事不提还好,一提气死人,那个鬼地方土地贫瘠,开垦难度非常大,我们每个工分只值八厘钱!”

  文革时期是不允许外出打工的,所以志军所说的工分实际上就是当时农民的工资。

  在生产队上工一般每天最少七八分,最多十二三分,平均一天是挣10工分左右,所以一天的收入其实就是10分工值多少钱。

  最高的日值是一块钱左右,也就是每个工分一毛钱,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高的收入了。

  这样的生产队可以算是极为特殊的存在,一个县一般只有一两个,在那里,社员想说个媳妇很容易,附近姑娘都争着嫁。

  高日值生产队自然有自己的诀窍,那可不是单靠种地的收入,都要靠搞副业。

  前文说过,文革时期搞副业外出承包,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一旦被发现就要被“割资本主义尾巴。”

  不过人都是会变通的,只需要找到可以挂靠的国营单位,账户和施工单位都挂在他们的名下,有了国营的幌子,再去承包那些单位的工程就行。

  当然,对那些单位不能白用,要打点他们的头头,那年月都穷,送礼也简单,用麻袋装满土豆地瓜送两袋过去就一路绿灯了。

  除了这种特殊的情况之外,绝大部分生产队都循规蹈矩,靠着土里刨食赚点工分。

  日值七八角的很少,日值五六角的也不多,大部分都是日值三四角的。

  个别生产队,土地瘠薄条件差的,日值就只有一两角了。

  而志军所在的生产队每个工分只有八厘钱,也就是说日值只有八分,这种情况不被饿死就不错了,也就难怪为什么他费尽心机想要离开那里,看来除了被茶花的两个弟弟追打之外,收入太低也是他想逃离的原因。

  志军一边诉说一边抱怨着当地的落后和工价的低廉,而一旁的小马脸上则露出了恍然的表情。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