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一章 突厥斯坦,另类重生(上)_1625冰封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的大儿子从十岁那年起百里进入肯套县小学学习,虽然教授的是汉文,但在阿克烈看来,他们这些普通牧户虽然会讲突厥语,但从来不认识突厥文字,眼下有一个机会学习、书写文字,这在他看来是天大的事情。

  因为在中亚诸部,包括信奉喇嘛教的准噶尔人在内,只有贵族拥有学习的机会。

  会书写,是除了姓氏之外的贵族与平民的第二个区别。

  当某人拿着一卷羊皮纸骑在马上奔驰时,遇到的牧户都要跪下来致敬,因为他们都是巴依。

  “有教无类”

  这是大夏国的宣传,这在牧户中杀伤力太大了,以往,这些普通牧户想要晋升到巴依阶层,唯一的途径是在跟着老爷们作战时立下大功才有机会,一般情况下,若不是出身白骨头,一个普通牧户通过立下战功获得百夫长的高位基本上就到头了,但在眼下的大夏,这一切似乎不是问题。

  阿克烈极为了解他的大儿子,那是在五岁就能一个人上马的阿尔根健儿,十岁那年便能一个人带着小弓箭和牧羊犬放养一大群牲畜了,他又非常聪明,刚进入学校后,就被分到了“骑兵”的预科班,也就是说,大夏国的孩童都是十岁那年入学的,入学半年后,会根据各人的特点再次分班。

  届时,学习能力强的会在一班,动手能力强的在一班,骑射能力强的又在一班,大夏国小中学堂加起来也就五年,国家没有耐心让你学习五年后再进行调配,而是一开始就行了简单的分类。

  若是不出意外的话,他的儿子将会进入定远府骑兵学校学习,在那个学校,一毕业就能担任连长,也就是部落里的“百夫长”。

  “既能上学,还能做上百夫长,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眼看秋天就要过去了,阿克烈眼下要做的大事就是收割牧草,然后扎成一捆捆的储存起来过冬,加入大夏国后,牧户越来越有成为定居牧户的迹象,除非是真正的地广人稀,才会有转场的事,但在锡尔河流域,牧场本来就不多,故此也不存在转场的事,何况在锡尔河流域,冬季的雪层不厚,牲畜自己就能扒开雪层吃下面的干草,加上牧户储存的草料,对付正常的冬季还是没有的问题的。

  若是遇到罕见的天气,牧户们还能用手中的牛羊向肯套县官府交换他们储存的黑麦麦秆、干苜蓿。

  也就是说,在此时的大夏国,就算在牧场上,也做到了类似于中原那样的“备荒仓”储备。

  一个不需要日夜提心吊胆的牧户的春天来临了。

  除此之外,在以往,牧户们杀掉牛羊后,皮毛基本上都是自用,很少有用来交换物资的,眼下,大夏国设在肯套县城的榷场却在一年四季大量收购羊皮、牛皮、骆驼皮,以及羊毛、驼绒。

  阿克烈用这些皮毛已经置办齐了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