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三十章 鲛人图案_大鉴赏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毛病,她又不是专业的,哪里知道那么多?

  再说,平时都说陶瓷陶瓷的,区别也没那么大嘛!

  “据我所知,陶器是全世界共有的,瓷器才是我国独特的创造发明,之后才通过海陆丝绸之路输出到海外,使制瓷技术在世界范围得到遍及的。我们中国的英文名,就是瓷器的意思吧!怎么这个是陶罐,反而更加珍贵了?”

  旁边一个警察,一脸不解的问道。

  “你说的没错,瓷器确实是我国独树一帜的一大伟大发明,在世界文明史中,都有它耀眼的光彩,甚至成为我们中国这一文明古国的代名词。

  不过,重点不在这上面。还有你刚才说的也不对,这上面的图案,其实并不是美人鱼,美人鱼是西方的传说,这陶罐上的图案,是传说中的鲛人!”

  赵天明看向梁音,再也难掩心中的激动,对他个人来说,他喜欢这个陶罐甚至更甚于那具铸铜石范!

  “鲛人?”

  梁音一脸的迷茫,随后瞪着赵天明,所以,你说的重点呢?就是不断挑我的错?

  “我要告诉你们的是,这个陶罐,至少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你们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

  “鲛人泣珠?古代传说南海中有鲛人存在,你不会想说,这是真的存在吧?”

  梁音这一次总算反应过来,古代传说中的鲛人,现在图案画在这陶罐上,那岂不就是说,两千多年前,已经有关于鲛人的传说?

  而且,这是哪里?这就是古代的南海范围啊!追本溯源,是不是意味着,这里就是鲛人神话的起源?甚至古人很可能知道这种东西的存在,才被神化成各种传说?

  一想到这个可能,哪怕梁音不懂什么古董文物,都知道其意义重大,莫名激动起来,怪不得赵天明这么重视这个陶罐!

  “存不存在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两千多年前,这里已经有人知道鲛人传说的存在。而古籍中关于鲛人传说的记录,源自于《山海经》的《海内南经》以及《搜神记》中,《海内南经》成书于战国时期,而《搜神记》,成书于东晋时期。

  而且,《海内南经》并没有直接记录到鲛人,只不过是后人对其中‘雕题国’的解读和补充,才记录到。这本注解的书,出现于《晋书·郭璞传》中,上面记载‘点涅其面,画体为鳞采,即鲛人也’。也就是说,关于鲛人的传说,中原地区是在晋代才流传开的。”

  “当然,《搜神记》本身就一本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鲛人传说的故事,在成书以前就有传说是肯定的,只不过不确定什么时候而已。”

  赵天明给他们解释道。

  “你的意思是,这只古老的陶罐上面出现鲛人的图案,很有可能,鲛人传说就是来自于这南海之滨?”

  梁音说道。

  “没有其它的佐证,也很难说,只能说这是最合理的猜测。也说明,在古代,岭南和中原的交流,并不陌生。而且,古书记载中的‘雕题国’,其范围是在如今的海、南地区,鲛人的图案在这里出现,证明这个传说在这南海之滨,其实是广为流传的。很有可能,这些地方的交流来往,比我们想象的频繁。”

  赵天明将鲛人陶罐单独装起来,亲自携带,也幸亏那群盗墓贼没把这东西弄坏,不然看到一堆碎片,他得心疼死!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