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八、文帝兴陈_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过陈蒨,如果北周给陈昌封个陈王之类的头衔,再派兵护送陈昌到江南做皇帝,同时积极拉拢所有拥护陈昌的“正统派”,搞个类似后梁的傀儡政权,不是也很好吗?

  最坏的手段就是,一面唱着高调要送陈昌回国,一面又不给予政治与军事上的支持,白白把一只潜力股给炒成了垃圾股。

  偏偏陈昌还不识趣,完全没有乃父遗风,回国之前得意洋洋地给堂兄写了封信,满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言辞间很不客气。

  陈文帝看了信差点没气乐,就这副吃相还跟我抢帝位呢!不过表面文章还得做足,他找来侯安都(武帝时代的名将杜僧明、周文育都已去世,只剩下侯安都了),愁容满脸地说:“太子就要回来了,我只求一块封地,做藩王终老此身。”

  侯安都耿直,当下答道:“自古哪有天子被代的道理?微臣愚钝,不敢奉诏!”他表示愿为文帝“分忧”,去接陈昌。

  陈昌满面春风地登上“祖国”迎接他的大船,渡过长江后,就变成了一具尸体。侯安都上报:大船在江中损坏,皇弟不幸溺亡。

  陈文帝得报,亲自出城,在堂弟的棺柩前演了一出“猫哭耗子”的大戏,继而颁旨,以王礼厚葬陈昌。

  陈昌丢了性命,但是北周手里的另一名南陈皇室成员陈顼,却幸运得多,毕竟他是陈文帝的亲弟弟。经过谈判,陈文帝同意割让西南的黔中、鲁山两地(今湖北、重庆交界一带),于天嘉三年(公元562年)换回了陈顼。在陈文帝的扶植下,陈顼青云直上,成为文帝重要的左膀右臂。

  陈文帝继续巩固他的统治:向西,他命侯瑱夺回了北周占据的湘州(今湖南长沙)和巴州(今湖南岳阳);向南,他先后讨灭了豫章(今江西南昌)的熊昙朗、东阳(今浙江金华)的留异、晋安(今福建福州)的陈宝应和临川(今江西抚州)的周迪。这些人都是出身溪、越等族的土豪酋帅,割据一方,时降时叛,朝廷有外敌的时候,无力搭理他们,只能以笼络安抚为主,等到外患消除,他们也就如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头了。

  至此,陈国才真正拥有了整个江南之地,虽然领土比梁代少掉了一半,但老百姓好歹可以过上几天太平日子了。

  陈文帝即位时的年号是“天嘉”,取梁武帝早期年号“天监”的前一个字和宋文帝年号“元嘉”的后一个字组合而成,由此我们可以窥见陈文帝的治国施政理想。陈文帝确有这两位皇帝当年的风采,他早年了解民间疾苦,因此崇尚节俭,宽徭薄赋,休养生息;他又实行了南朝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土断,有效增加了财政收入,使得国家经济逐渐从侯景之乱后的破败中恢复过来。

  人无完人,陈文帝到了后期就没有那么勤政了,人也变得喜好猜忌。他赐死了拥立有功的侯安都,又效法梁武帝,玩起了舍身归佛的“游戏”(南朝的佛事并没有因为梁武帝的灭亡而萧条,反而在陈代掀起新的高潮,自陈武帝开始的几位君主都是佛教的忠实信徒)。

  所幸,陈文帝在天康元年(公元566年)因病去世,没有像梁武帝那样晚节不保。可是有些人就没那么幸运了,比如他的“同志”韩子高。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