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零七章 道心幽幽_截教小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基被罚面壁千年不得外出,正好趁此机会了解了一个心结。却是眼见封神之劫越来越近,李基仍旧是束手无策,与其每日忙忙碌碌不知所谓,倒不如现今被罚,既然不得自由,也就不得做任何动作。两者既然是同一结果,自然是后者被动的来的容易接受,这大概是所有人的共性了。

  不说李基被罚面壁,却说大禹自得了九鼎之后,民生更见安乐,恩威并济,八方诸侯无不慑服,咸来朝贺,人族之兴隆鼎盛,自此达到一个顶峰。

  大禹在位仅仅十五年便自仙去,依尧舜之禅让,临终将人族共主之位传于伯益。俗话说得好,虎父无犬子,也不知大禹的儿子启集继承了大禹的哪些优点,或者是登临九州霸绝天下的豪气,总之是与当时朝中大臣臭味相投,一拍即合,凭借铁血手段夺了伯益的权位。

  而伯益乃是东南九夷部落的头领,平白被夺去了人族之主的位子,自然心生不忿,也是一代不如一代,此时的伯益却没有当年尧舜禹禅让时的气度风范,一恼之下起兵讨伐伯益。但到底是天朝上国民风物阜,兵戈尖厉,不过多时,九夷战败,伯益被杀,启终于坐稳了位子。

  待启将朝政安稳后,直接建国立朝,国号为夏,从此禅让的传统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由世袭代替,公天下也变为一家之天下,但不论如何,总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夏启死后,他的五个儿子为国君之位展开剧烈争夺,大抵世袭之风才开,毕竟不完美,才有这五子乱政之事,而即便是沿袭千代之后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儿。最终太康一举夺权,却深感权位来之不易,一味的骄奢淫逸,放纵恣肆。

  有东南九夷不忿战败,伯益的后代起兵,号有穷,夺取了夏朝的统治,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太康失国”了。再经历三代奋斗,到少康时,才将有穷驱逐,重新登上九州大地君主的位置,又领一时风骚,便是“少康中兴”了。

  经历“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以后的历代夏朝国君都致力于跟九夷搞好关系,或是武力慑服,或是联姻通婚,无所不用其极,总算安安稳稳走过四百多年的时光。

  直到最后夏桀即位,夏桀其人虽然有智有勇,却残暴成性,杀人成性,加上酗酒好色,劳民伤财,残害百姓,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东边的商部落在其首领商汤的率领下,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天命」为号召,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要求大家奋力进攻,以执行上天的意志。鸣条之战,商汤的军队战胜夏桀的军队,桀出逃后死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

  历十四世十七王,存在了大约五百年时间的大夏王朝,在风雨飘摇中终于被更加兴盛的商朝代替,而其镇国九鼎也随之散落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