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8章 大周帝国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芜,无人耕种。柴荣大力支持百姓耕种这些有主无人的土地。规定:凡是这等田地,田主回不来的。谁种归谁;田主三年以内回来的,不计生熟。交还一半;五年回来的,交还三分之一;五年以外回来的,除本户坟茔地外,一概不交。而近北诸州(指靠近北方边界的),有从蕃地逃回来的田主,五年之内回来的,交还田地三分之二;十年以内回来的,交还三分之一;十五年以上回来者,也不在交还之列。如此一来,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使大量的荒芜土地被人重新耕种,国家财政收入自然也就跟着水涨船高。

  柴荣还很注意兴修水利,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也是一条功过之河。五代时,由于战乱频发,导致黄河长年失修,加之人为的破坏,造成多次决口,严重威胁到山东、河南等地百姓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此,五代历任帝王几乎从不过问。而柴荣在即位的第二年,就一次性征调了六万民夫去修筑河堤,其后又多次加固,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条河的问题,但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除此之外,柴荣还对京城开封进行了扩建,并且在整理历法、刑律、音乐等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然,这些工作起来轻松,但实际上总量是非常大的,单靠柴荣一个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完成,所以他的这些成就,又跟他掌握了一支非常优秀的管理团队是分不开的。

  柴荣在执政期间,使用了大量的干部,既有范质、景范、李谷这些前朝留下来的老臣,也有王溥、张美、魏仁浦这种由他提拔起来的新锐。总的来看,柴荣手下这些干部的整体素质,要远远高于五代其他帝王身边的那些大臣。绝大多数都是正人君子,而且也都很有才干,为后周的富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里最为值得一提的,是有后周第一名臣之称的宰相王朴。

  王朴是东平(今山东东平)人,自幼聪明好学,文章出众,并在后汉年间考中进士,被分配在后汉宰相兼枢密使杨邠手下任职。王朴为人非常机警,眼见当时后汉朝中派系倾轧,君臣之间也势同水火,生怕有一天杨邠倒台,自己也跟着倒霉,所以急忙找了个借口,辞官逃回了老家。

  没过多久,杨邠等人真被汉隐帝所杀,王朴只不过是个官,又逃出了京城,没人顾得上去理会他,他也因此算是逃过了一劫。到郭威称帝后,王朴复出,被派往澶州任职,有幸跟被王峻压制在澶州的柴荣相识,这就为他其后的飞黄腾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柴荣称帝后,就把王朴这个藩邸老人调往京城,任比部郎中。比部隶属于刑部,又被户部兼管,主要职责是勾掌诸司百僚俸料、公廨、赃赎、

  请收藏:https://m.jing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